贺州市,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,地处于湘、粤、桂三省区的交汇处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贺州打通了三省的各路关系,使得原本略显尴尬的地理位置不仅没有落得个“三不管”地区,反而混得个“三省通衢”的美称。尽管要到2002年,贺州才成为今天的地级贺州市,但贺州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,这个事情告诉我们,“高学历”与“高颜值”并存的贺州,绝对是中国西南部的新贵、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。不仅如此,堪比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的渊博文化更是贺州独树一帜的城市名片,瑶族人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,客家人一言不合就说书唱剧,更厉害的是,贺州人一开心就活个上百岁,让你不禁感叹到:贺州人真会玩!
说起贺州,不得不提这里的长寿现象,在别的地方你祝人长命百岁他一定会很高兴,但在贺州人家就不一定高兴了,他们可不止要活100年的。贺州全市共5个行政辖区,3个被评为“中国长寿之乡”,全市233万人口中,百岁老人多达474位,国际长寿标准数在贺州面前也不得不俯首称是。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,生息习惯、饮食习惯,甚至连日常的劳作锻炼都被视为贺州人养生长寿的原因。长寿成风,养生长寿文化自然也成为贺州人独特的标签。
都说“混血儿”颜值比较高,居住着汉、瑶、壮、苗等多个民族的贺州在民族文化上确实大放异彩。中原文化、百越文化、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汇,碰撞出璀璨夺目的火花,衍生出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。比如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——浮山歌节,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开春节、牛王节、富阳街灯节等。瑶族的“盘王节”、“情人节”、“打油茶”、“长鼓舞”;壮族的“三月三”、“庙会”、“炮期”、“舞火猫”;苗族的“芦笙踏堂舞”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,一年365天,每一天都有故事,每一天都值得庆祝。
你以为地处三省的结合部,连接桂林、梧州、柳州,只是有利于经济发展?不!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这群人——吃货!在云集了桂林米粉、柳州螺丝粉、南宁老友粉和白粥拌小菜等各地名吃的同时,贺州地区也有自己的特色菜肴:马峰凉粉、大肚粑、艾叶糍、灰水粽、粉角等等。小编才不会告诉你广西地区所有的风味小食都能在贺州市内找到,而且价格还很便宜,在一般的大排档吃个20多元就感觉拥有整个世界,再加点冰啤酒,人生都圆满了。
客家人是贺州城的一支强大生力军,有近二十万人,原是中原汉人,秦汉后南迁,之所以称为“客家”,是因为对其居住地而言,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“客”,后在此成家,称为“客家”。千百年来,客家人在多次的迁徙中,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。从十月怀胎到供学供田,从谈情说爱到洞房花烛,从跪乳谢师到状元醉,任何一个普通客家青年从生、老、病、死、婚嫁恋爱、祭祀劳动,无一不贯穿着他们独特的客家人思想。
我们都知道,茶树向来都是一种傲娇的植物。对光照、温度、降水量、土壤、地形,甚至连坡度朝向都要求极高。然而就是这么难伺候的植物,在贺州大地上却欣欣向荣。其中种茶面积最大的是昭平县,不仅种类多达10余种,年产干茶高达8000多吨,茗茶“将军峰”便是产自昭平。不仅茶长得好,有关茶的产业与食物也是蓬勃发展、自成一派的,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的瑶胞有一日三餐都“打油茶”的生活习俗,将茶配以生姜、盐油炒煮,风味独特,绝对是吃货不能放过的美食之一。
贺州作为一座古城,若是没有几处名震天下的景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这里人文积淀厚重,宗祠林立,书院文庙规模不小,特别是浮山陈王庙,香火旺盛,引得无数善男信女前来脱单。被誉为“梦境家园”的黄姚古镇,更是文艺青年拍照写真感叹人生的好去处。还有玉印浮山、方型客家围屋、文笔塔、千年桂花井、秀水村、风雨桥、瑞光塔......名胜古迹多不胜数,贺州城在景观文化这一方面,必须给满分!
下一篇:没有了